菜单总览
— 新闻 —

学勤问道第三期: 手语,带你走进无声的世界

  • 2017.04.20
  • 新闻
2017年4月14日,人文社科学院与学勤书院有幸邀请到CUHK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邓慧兰教授,为我们揭开无声世界的面纱,向我们讲述无声世界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误解的问题。

不容乐观的现状

邓慧兰教授首先利用统计数字向我们展示了听障人士数量与手语使用人数严重失衡的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聋人联合会的统计,全球3.6亿听障人士中仅有7000万人使用手语,如此低的手语使用率的背后隐含着社会对手语学习的种种误解以及对听障人士生活状态的认识不足,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聋人的语言获得,甚至阻碍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根据听障人士的分布图,我们会发现有80%的听障人士都在发展中国家。据邓教授介绍,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缺少医疗设备和药物,国家对聋人群体的状况不够了解也缺乏关心照料。

公众印象·误解重重

通过邓教授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助听器、人工耳蜗、听觉脑干植入等高科技的使用,并不能让听障人士拥有正常人的听力,而且由于大部分发音无法通过唇形辨别,“读唇语”也无法解决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的沟通问题。另外,失聪并不意味着丧失口语能力,相关实验证明在关键期接触手语的聋童,语言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日后的口语学习。然而,并不是所有聋童的父母都是聋人,都会使用手语,这使得一部分聋童既无法像健听儿童一样习得母语口语,也无法在家庭环境中习得手语。因此,在听障人士、聋童父母甚至健听人士中推广手语,是与这个“无声的世界”建立沟通的重要方式。

手语知识科普

邓慧兰教授通过一些简单的手语向我们说明,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也有语言单位与语法规则,手语不仅是手上的动作,还包括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这些都是手语语法的一部分,而且在手语与口语中可以找到跨语言的共性,例如香港手语中量词的表达。

意义非凡的工作

邓慧兰教授通过手语研究与推广,帮助聋人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也让健听人士以包容和欣赏的态度走进聋人的世界,共同进步。她不仅在聋人学校普及手语,使更多聋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形成自我认同,并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而且提出了 “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使聋生走进主流学校,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聋生在共融教育模式下,不仅在语言与学业上取得进步,更在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如今,共融教育模式已在世界各地推广,使更多的聋人受益于手语研究,让手语成为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沟通与共融的桥梁。

我想说

手语作为一种视觉语言,除了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更对教育事业、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不夸张而言,邓教授的手语项目促进了聋童教育走出沉寂的黑暗时代,让我十分触动。

 ——Maxine,教职员工

 

以前觉得手语就是一种简单化的交流信号,听了讲座才了解到手语不仅仅是一种手势更是一种语言,不局限于手部的动作还包含面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身体语言。它有语法,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而这种语言让聋人可以毫无障碍的进行交流,也可以让没有听力障碍的人当作一种小语言进行学习。试想如果手语能够在学习体系中到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那么聋人是否能得到更多的理解,获得更多的关怀呢?有很多事都是未知的,但毫无疑问,邓教授所做的事意义非凡。  

 ——Qin,教职员工

 

有幸参加了Prof. Gladys Tang的讲座,在讲座前观看“中大五十人”的视频时已觉得很有感触。视频中一个个听觉障碍的儿童在聋人导师的帮助下,在学习手语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快乐,甚至可以在舞台上一边做手语一边唱歌。看到这一幕,台下许多听众眼里都泛起泪光。或许作为正常人的我们从来都没有尝试去了解听力障碍的人群们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无助;感受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和渴望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他们当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体谅时感动流泪的心情。在讲座中,Professor Tang为我们解释了几个关于人们对手语的理解的普遍误区,同时介绍了聋人儿童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手语这个项目的发展。让我们觉得这项研究不仅仅只是学术研究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它正在改变无数聋人儿童的命运。聋人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拥有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和权利,他们有必要被正常对待,应该被赋予上学和学习知识的权利。语言是他们唯一阻碍,而手语却为他们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十分幸运的是,世界上有诸多像Professor Tang这样虔诚地致力于手语研究和手语推广的学者,让听力障碍的人群的生活重获希望。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使命。听过此次的讲座后,我更加强烈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群体,参与到帮助他们的行动中来;希望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们能够通过手语学习变得更有自信,更加融入社会;也希望聋人朋友们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将其传播发扬下去,并受到社会的尊重。

——Amanda, 教职员工

 

邓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手语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聋人的智慧。聋人们应该享受和我们一样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的聋人学校,也应该包括正常人所上的大学。在讲座中,我体会到了邓教授的热心以及对手语推广的热切。希望未来在像邓教授一样热切关心聋人未来发展的人们的推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手语项目中,也希望会有更多的人消除对聋人的误解。

——2016级理工学院 高海青

 

聋人的世界是怎样的??在去听邓教授的讲座之前,我认为这部分人不过少数,在助听器和医疗手术的帮助下他们也能过普通人的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并且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完全帮助他们用话语交流。而手语这样一门独特的语言却能改变每一位聋人的生活。正如教授所说的,有听说障碍其实并非缺陷,而是一种收获。收获另一门语言,收获另一种生活。我们不应该以同情怜悯的眼光看待他们,其实他们与我们一样,只不过说着另一种尚未普及的语言。与其一味的迫使他们通过口语交流,不如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手语,踏入彼此陌生而熟悉的世界。

——2016人文社科学院 邹子华

 

有声的世界光影交织,无声的世界同样精彩。做为一个听说正常的人,我想,我们能为那些弱听人士所做的,不在于去帮助他们多少,而是在于是否能把他们像平常人一样对待,给他们应有的关怀与关爱。当你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不要报以异样的眼光,也不要害怕的走开,就像平常一样,耐心的“倾听”他们就好。

——2015级理工学院 谢语桐

 

听了邓慧兰教授的讲座,才知道原来中国有那么多的失聪儿童,而针对他们的帮助项目又太少。即使是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些儿童也需要交流,成长,而手语则承载了这一功能。手语作为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给有听力障碍的人设计的,正常人也可以去学习,用它来与聋哑人交流,大家要减少对手语的偏见。邓教授带领的这个手语项目意义重大,给那些失聪儿童带来了福音,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快乐的成长,希望更多人能支持这个项目!

——2016级人文社科学院 周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