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校园生活 —

【大师讲堂】图灵奖得主Prof. Joseph Sifakis:自主系统 – 严谨的架构描述

  • 2018.10.19
  • 校园生活

2018年10月19日,图灵奖得主 Prof. Joseph Sifakis 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师讲堂,带来了一场题为“自主系统——严谨的架构描述”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当今物联网的愿景是实现“自主”,即将智能服务更好地集成于系统,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

 

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教授作学术报告

 

基于自主系统的设计问题,Prof. Joseph Sifakis 提出了一种结合系统构架模型和智能体模型的通用计算模型,旨在调理自主系统中“智能体” (Agent) 和“对象” (Object) 的关系。该架构模型可使得系统根据各种突发环境条件独立实现动态可重构的多模式协调,从而自主完成任务。它结合了五个基本方面,分别是感知、知识库、目标管理、规划和自适应。随后,Prof. Joseph Sifakis 对比了现阶段机器自主和人类辅助机器自主之间的差距,体现出构建自主系统的难度。

 

大师讲堂现场

 

随后,Prof. Joseph Sifakis 从自主复杂性、设计复杂性、反应复杂性和架构复杂性等方面,讨论了自主系统面临的复杂性问题。在他看来,严格的自主系统设计应该重视准确性,实现“可信赖”(Trustworthiness)和“优化” (Optimization) 的目标。谈到“可信赖”的概念,Sifakis 教授借分析误差 (Error) 和失败 (Failure) 的区别 (Error is about the judgement. Failure is about the experiment.) 解释“可信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容忍失败的。在 Sifakis 教授看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自主系统的构建不可或缺,但是现有的机器学习技术在模型的正确性证明方面还有局限性。

 

理工学院院长陈长汶为约瑟夫·斯发基斯教授颁发“大师讲堂”纪念牌

 

在总结阶段,Prof. Joseph Sifakis 概述了其研究结果:“自主”作为一种广泛的智能,不应只局限于特定的实现技术,而应强调系统的功能设计;建立可靠和优化的自主系统远远超过目前人工智能系统所面临的挑战。问答环节中,Prof. Joseph Sifakis 和与会师生一起就机器学习和软件工程等问题展开讨论。

 

理工学院教授与约瑟夫·斯发基斯教授合影

 

内容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提供

特别感谢理工学院黄锐教授与孙正隆教授提供本文修改建议

摄影| 陈鸣(传讯与公共关系处)  

       马天泰(2017级经管学院、思廷书院)

排版| 郭文韬(2017级理工学院、思廷书院)

文案| 刘于丰(2017级理工学院、学勤书院)

       邓晴文(2017级理工学院、思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