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师丘成桐港中大(深圳)开讲 畅谈哈佛大学三十年
“在这个变动的时代,应始终坚持教育的功能和理想,并致力于照亮人性之美,这一原则应该被奉为高等教育的灵魂。”8月1日上午,丘成桐教授于港中大(深圳)开讲,当他以哈佛大学任命的第一位女校长 Drew Faust的话来总结本次讲座时,全场听众起立鼓掌并致以深深谢意。
丘成桐教授是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杰出大学教授。从1987年到哈佛大学进行科研教学至今,丘教授已在哈佛走过三十一年,悠悠岁月中的这些见闻与经历,让他对高等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并希望借以本次讲座,对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建议,也给予创校仅四年多的年轻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些值得借鉴的办学经验。
具备选择科目的自由 才能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
哈佛大学成为研究型大学是从一八六九年Charles William Eliot 任校长开始。他在哈佛校长的岗位上任职四十年,是哈佛大学历任校长中任职最长的一个,也是影响哈佛大学最大的校长之一。Charles William Eliot率先提出让学生自愿和选择性地去选修课程,并且开始小班授课,不再强迫学生接受宗教教育。
丘教授认为,自由选择科目的基础是课程的大量增加、学术质量的提升,而在自由选修的制度充分建立以后,学校才有条件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社会的能力。教师的角色则是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创建者之一。
在Charles William Eliot的带领下,哈佛大学有明确的教育理念——追求真理。在这个原则下,独立思考是第一原则,大学鼓励教授和学生一起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和新思维。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基础,逐渐过渡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
通识教育:广泛涉猎 学有专攻
Eliot 校长退休后,Abbott Lawrence Lowell 在1909 年接任校长,在位二十四年,制定了大学本科生课程计划,实行课程集中和分配相结合的制度。因此学生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导师制度使得本科生有一个小型的学术环境。
Abbott Lawrence Lowell对于教育的见解,令丘教授印象深刻:“学生们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浪一浪接着一浪冲向陆地,有时候是静止着,有时候则带着暴风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个大学所关心的。哈佛大学的年龄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她热切的追求这两件事物,她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不同的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可能改变,但是目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
而Abbott Lawrence Lowell校长提出的关于通识教育的核心,至今依然深刻影响着无数高校:广泛涉猎,学有专攻。他规定学生选课分布需要在四个领域: 1. 语言、文学,艺术和音乐。 2. 自然科学。 3. 历史,政治和社会科学。 4. 哲学和数学。从而真正做到了古今通汇,文理相融。
顺丰莲花基金会向丘成桐教授赠送纪念品
追求知识应该跨越学科和国家的界限
哈佛大学非常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些海外学习交流的经历,同时也欢迎更多的留学生到哈佛学习,各国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丘教授认为,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学习成长,更便于适应未来全球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这广阔的世界,勇于体会陌生新奇的文化交融和多姿多彩的学术生活,同学们的视野将日渐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