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学勤问道第二期:对话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

  • 2017.04.11
  • 新闻
2017年4曰7日,学勤书院邀请到焦媛女士,成为 “学勤问道”第二期的嘉宾,她从《金锁记》谈起,聊聊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与我们分享她所理解的台表演。

张爱玲原著、王安忆编剧、许鞍华导演、焦媛主演、“四个女人一台戏”的《金锁记》,于2009年问世,让看过《金锁记》很多版本的观众颇为惊艳,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佳版本。尤其是焦媛女士在剧中的表演极为出众,至今让很多观众记忆犹新。

《金锁记》:四个女人的“双城记”

在同焦媛女士对话前,为了让大家更快进入《金锁记》的世界,林峥老师对创造出《金锁记》话剧的四个女人做了简单的介绍。被王德威评价为“海派作家又见传人”,继张爱玲之后最具代表性的第二代海派作家王安忆,与张爱玲颇具渊源、先后导演过《倾城之恋》、《半生缘》的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一切看起来仿佛如此顺理成章,有迹可循也有理可依,一部《金锁记》话剧,将她们与张爱玲本人、将同样关注女性话题的焦媛联系起来。四位“奇女子”在《金锁记》一剧上擦出的火花,不仅体现在传神塑造了主人公曹七巧不甘现实的打击,畸形地抗争,最终人性扭曲,戴上黄金的枷锁,害人害己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两座城市文化的碰撞。李欧梵教授曾评论道,香港可看为上海的“他者”,碰巧创作《金锁记》的张爱玲与王安忆皆为上海人,而将其拍摄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许鞍华焦媛则为香港人。

 

《金锁记》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由香港人来演上海人的故事,对比同样剧本下反响平平的上海剧团版本,何以“香港人眼中的上海人”会更受大家青睐?好书好剧,总是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在讲座最开始这许多的关于背景与地域文化的延伸,让我们在观看《金锁记》时,能有更深的思考与感悟。然而说到这里,我们好像一直在以第三视角去了解金锁记的故事。那么接下来,真正融入书中生活,“经历”了七巧一生的焦媛女士,与我们分享的便是“第一视角”对《金锁记》的解读。
 

《金锁记》:锁人心,愈人心

何谓“金锁记”?对于七巧来说,对金钱权力私欲的欲望,仿佛一道枷锁,牢牢的套住了她的心,使其一生得不到自由与释放。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在熟读《金锁记》后的想法,焦媛女士说到,在她最初将这部剧搬上舞台时,她也将对角色的演绎停留在了这一步。但是,“金锁”难道只存在遭遇不幸的七巧身上吗?其实在2015年以前,在焦媛心中也有一把锁,锁住的是她与舞台。

小时候,父亲作为一名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展示机会。这段经历,让焦媛心中有强烈的想法,希望能为父亲“争口气”,在香港舞台上取得成就,传承父亲在舞台上的艺术。便是因为父亲受的“这气”,成了绑住焦媛与舞台的枷锁。之后父亲的离世让她的舞台工作始终处于紧张与压抑的情绪之下。就好像心里的锁失去了钥匙,再多的舞台表演也无法解锁。

 

2015年焦媛女士重拍金锁记时,她有了一些新的反思,不仅仅是对七巧,更是对现实中被“锁”住的自己——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锁”,而且这把锁,大都是自己套给自己的。正如她父亲从来没有要求焦媛一定要在舞台的道路上走下去,往往现实中,因为人性和欲望,当我们对一些事情产生执念时,我们无形中也给自己心里上了锁。这一年,她也重新梳理了“金锁”、张爱玲与焦媛之间的联系。而这次,她在书中得到了治愈,从锁中解脱了出来。“真正将舞台和焦媛绑在一起的其实不是锁,而是我在舞台上希望呈献给大家的结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锁,也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到,关键是我们需要找出锁的原因。

演员当如此。再次回到七巧的生活中时,焦媛也开始思考,为什么七巧一生都过得不满足,正是因为她心上有一道自己过不去的坎。没有人会去告诉她为什么会有这道坎,也没有人告诉她该如何跨过这道坎,便只能在黑暗里圈地自伤,痛苦一辈子。

 

有时痛苦和自由也只是一瞬间的变化。痛苦是自找的,有时正是因为加诸在自己心上的锁太过沉重,才让生活平添了许多不快乐,而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最应该抓住的便是锁的源头,打开了锁,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这便是焦媛女士自《金锁记》中体会的感受,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这部话剧,传达给我们的一丝领悟。

焦媛——演员当如是
 
在焦媛女士向我们分享完她的人生体会后,针对其“中国香港舞台剧女王”的身份,现场同学也问到许多关于“演员”自身修养的相关问题。
 
Q&A

1、你是怎么看这么多年外界给你加上的标签?
——我个人本身来说,我希望在我身上没有标签。有时媒体会为我贴上许多形容词去形容我,但那些评价更多是通过我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角色产生的。收获这些“标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我角色表演的成功,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好事。因此在焦媛这个名字下,我不希望有固定的标签来限制我,但也不会拒绝大家用标签去形容我的角色。我不希望有固定的标签来限制我。

2、作为舞台剧演员,是否像明星一样需要树立一些形象?
——作为舞台剧演员,与电视剧明星是有一定区别的。在明星身上,他们需要考虑到屏幕之外的定位,例如“女神”之类,为了维持这个形象,在电视剧表演中也会有所顾忌。但是舞台剧演员就没有这样的负担,因为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演出不同角色之间的差异,我们一直在为了将一个剧本中的生命真实展现在舞台上而努力着。这也注定了我们不可能在表演生涯中,有自己很强烈的形象。

3、你会如何看待他人对你的评价?
——其实演戏本身并没有一个对与错、好与不好之分。每个人对角色的理解都有自己的主观性,它容易受环境、受个人经历的影响。而不同的理解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表演方式。而观众做出评价,也是基于自身的感性思考,并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所以在艺术这个没有绝对的行业,对于他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倾听,但绝不用太过计较,也不能全盘接受,因为这也会影响到自己对角色的解读,打击自己表演的自信。对于他人的评价可以倾听,但不用太过计较。

4、一名成功的演员对于表演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成为一个成功的演员,在我看来必须要具备的一个特性就是:视这个职业为生命。因为表演,是需要演员不断地思考分析进入角色中的。对于剧本,对于表演方式,它要求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将剧本和生活联系起来。因此视为生命、思之如狂的状态,对于一位演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拍戏之外,我们也要不停扩展自身的艺术技能,如唱歌、舞蹈、美术等。舞台剧相比于电视剧大屏幕上的面部细微变化,更注重肢体语言上的表达。而在同一片舞台上的演出,观众会去选择想看的画面,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扩充表演技巧和素质,才能给大家呈现更完美的表达。视为生命、思之如狂的状态,对于一位演员是非常重要的。
5、在舞台上怎样的状态才能呈现出最完美的表演效果?
———舞台表演不是动作的夸张,而是内心情感的放射。“真善美”是舞台表演的准则,而其中,“真”是最为重要的。有时我们为了突出角色某一特点,会做出夸张的动作,然而并不是做出这样的动作去体现特点,而应该是我们在表演时,内心真实存在这样的感受,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因此,真正能让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加突出自然,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使自己内心的情感更加丰富强大,200%的投入到角色本身中,这样角色才能通过我们的表现,传达到每个人心中。
 
 
同学感言
 
2016级经管学院 胡苹钰
褪去鲜衣红妆,撤下耀眼灯光,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实、睿智、有故事的女人——焦媛。她是一名演员,却有不亚于文人的口才。她对于同学们的问题侃侃而谈,提出自己的见解,没有距离感,没有僵硬感。她很理智,目光清明不带骄矜,与舞台上那个被欲望牢牢锁住的曹七巧迥然不同。而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诠释了一个演员的高素养。听着她的叙述,我禁不住感叹:大概是命运大安排吧,这个女人天生就属于舞台。
 
一开始,这个活动的主题是围绕金锁记展开的,但大家其实不单单在谈论金锁记,大家更像是在讨论如何理解戏剧,如何理解演员,如何理解文学艺术,还有最重要的是理解艺术与人生。焦媛女士的金锁记之所以相较于上海的金锁记演出反响大有不同,从我个人而言,虽然我没看过,大概跟这个演员本身有很大关系。她告诉我们她两年前演过金锁记,但两年后看金锁记,对金锁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领悟。张爱玲可能不止在讲述那个年代故事,她在反映每个人的人性深处,都有一把金锁,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让我们在挣扎中变得面目全非。焦媛女士毫不避讳地谈起她一开始接触舞台那种功利的态度。她就是为了延续父亲未完成的梦想,就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以至于始终带着高强度的压力演出。但是通过再读金锁记,她突然间明白了:哦,其实没必要这样。其实她可以跟舞台更加和睦。就正是在与自己的人生化干戈为玉帛的前提下,她再次扮演了曹七巧。我想,她本人对人性更深刻的理解会造就更行云流水的演出。她是一个有着岁月积淀的女人,这让她面对一帮小年轻显得格外沉着,亲切,温和。并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戏剧的视角。其实很多人,不理解戏剧,或者说不喜欢戏剧,是因为觉得:哦,这个故事太残酷!就像金锁记,不好,看了难受。但焦媛看完剧本却是感慨,却是释然,因为她带着思考去审视剧本传达的理念,而没有一味的沉浸在剧情里。现在很多先锋戏剧就是需要这种理解精神。
 
此外,大家还讨论了戏剧相较于电影,电视剧的区别。有心人可以发现焦媛女士是演过电影的,相比较于其他形式,她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她更加偏好纯粹的,传统的剧场,可以安安稳稳演戏的那种。没有什么特效花里胡哨的修饰来博观众的眼球。在这里她提出了一个词,“艺术的灵韵”。这种灵韵是只会出现在那种手工的,独一无二的,无可复制的艺术上,丝毫不掺杂大工业时代机械化的干扰。因为电视剧,电影处于传播的需要,被制造完毕后,可以给人不断的下载,复制,传播,久而久之观众是很难感受到艺术灵韵的。但是戏剧不同,大家之所以愿意花几百块钱去看的一场戏,是因为这种情况下与演员的接触是最亲密的直接的,情感的放射每一步骤都不容许修改。没有一出演出会是一模一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戏剧值得我们反复地演,反复的看。戏剧追求的不是快餐文化,歌剧魅影历时多年,大家基本都知道剧情了,可是还是愿意去看,就是因为大家在追寻艺术的灵韵。焦媛女士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在舞台上如盛放的玫瑰般惊艳,在舞台下,却如一本静静合上的剧本。你只有去翻开她,听她讲讲她的见闻,你对她的美丽的理解,才不会那么平面,肤浅。
 ▲活动现场同学和老师们踊跃提问
2014级经管学院 王唯羽
对焦媛女士的第一印象是气质出众。听她回答问题,分享经历,又觉得她是个非常认真,耐心的人,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金锁记》、《阴道独白》里面一样的先锋女性形象。通过她的分享,可以看出她是个非常敬业的话剧演员,对艺术有真正的追求。
▲ 焦媛女士赠送亲笔签名海报
 
2016级理工学院 主持人 冀雯靖
一同学提问老师:请问您是如何分别从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来理解您所饰演的角色呢?
焦媛老师:说实话,我从未有过这种想法。当我饰演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会完全融入进角色,我不是在演一个角色,我在这一段时间里,完完全全就是她。
整场分享会,这大抵是给我最大震撼的一段对话。舞台上的焦媛表演张力十足,酣畅淋漓,嗔笑怒骂,每个角色在她的诠释下都鲜活得仿若真实存在;而舞台下的她,温柔娴静,睿智沉稳,全然不似舞台上那些张扬尖锐的角色。我大抵直到见到焦媛老师的那一刻才真正理解“大演员”的含义。台上台下,几重幕布,全然是两个世界了。台上,焦媛便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有曹七巧,阿Jill,汪丹林……而台下,她温和地讲述着她对舞台的感悟,对戏剧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戏里戏外,截然不同的世界,全然投入却永远保持清醒而分明,这大抵是演员的最高境界了。整场分享会下来,听完焦媛老师细致严谨又不失可爱的讲述,我心中回荡的情感已不能单用最初的欣赏来形容了,完全充满了崇敬和佩服。
“舞台和演戏就是我的生命。”老师如是说。简单的话语间,我们有幸见到了一位舞台艺术家极为精彩的戏剧人生。
▲ 活动后,焦媛女士与爱好戏剧的同学们亲切交流
 
写在最后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一部戏都有其中心思想,希望呈现给大家。而舞台上的演员,通过演活戏中的生命,其实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无论丑陋或是痛苦,都反映着芸芸众生的姿态。而每个角色,其实也都像是一个医生,治愈我们生命中的起起伏伏。我们通过观看演员的表演,寻找自身与其的相通之处,也开启剧本给自己带来的对人生的思考,也许这便是此次“问道”中,焦媛女士希望并正在带领我们走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