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传媒聚焦 | 专访理工学院周艳教授: “顶天立地”只为中国“智”造

  • 2018.10.09
  • 新闻
深圳特区报专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物理学副教授周艳。

   

     个人名片              

        周艳博士在2003年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05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并于2009年从瑞典皇家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新一代自旋电子学器件研究,包括自旋电子振荡器、磁存储器和磁斯格明子的信息处理和存储应用。

        他发表了140多篇论文,包括一篇Proceedings of the IEEE, 一篇Nature Physics,一篇Nature Electronics, 五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一篇NPG Asia Materials和一篇Nano Letters,他引累计2700余次。其中五篇文章入选Web of Science Highly Cited paper。他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及Scientific Reports前100被引用徽章。他的研究工作被Phys.org, Science Daily, IEEE Spectrum, Storage Newsletter等广泛报道。

        周教授现担任IEEE高级会员和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磁电领域专业期刊IEEE Magnetics Letters (impact factor 1.98, IEEE)编委会成员(Editorial Board Member)。他同时也是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Nano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X,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 Devices等期刊的审稿人。

        除了进行尖端研究外,他还致力于高质量教学,于2018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校长模范教学奖”。

     

         ■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何亚南/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教授周艳很年轻,却有着一流的科研能力。采访当日,周艳的实验室里还有两位博士后正在撰写论文,其中一位博士后介绍说:“周教授对自旋电子振荡器、磁斯格明子的研究,在国内甚至世界上是非常知名的,我也是慕名而来。”

        周艳团队参与科研项目——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磁性薄膜中的斯格明子霍尔效应,并揭示了其与传统电荷霍尔效应的相似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Physics>。2017年12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并揭示阻挫磁性材料拓扑磁结构的新奇动力学。

 

        一张有故事的单程机票

        周艳本科所学的专业是空间物理。与应用物理相比,空间物理和生活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比较理论化。对于如何选择海外大学深造,周艳也有清晰的标准。“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我想选择一个和实际应用联系更密切的专业,所以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应用科学。”

        硕士毕业之后,周艳的导师建议他去国外深造。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主攻的自旋电子技术,是周艳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所以,他决定来这里读博。“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要在国外生活3到4年,适应当地的环境、语言、食物,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重新结交朋友,这一切都给我带来很多不适。”

        到了瑞典之后的头两个月,周艳陷入了久久的迷茫,甚至买了单程机票准备回国,但与父母、研究生导师通了电话后,“他们劝我再坚持一个月,如果我还是觉得不适应再回来。”过了一个月,周艳开始调整自己,逐渐适应在国外的生活,而那张存放的机票早已失效,周艳至今还保留着那张回国的单程机票,成为他成长中的一段记忆。

        “人生要坚持,要踏出自己的舒适区,等雨过天晴后,你会感激他们对你的鼓励和人生忠告。”周艳说。

 

周艳教授在工作中。 莫荣宝/图

 

        内心健康快乐便是成功    

        回想刚刚脱离导师独立做科研的时候,周艳的内心很焦虑,“与和经验丰富的导师做科研时轻松氛围不同,自己要独当一面的时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当时面临两个选择,一个就是继续做以前的题目,沿着已铺好的路走下去,可以走得顺利,但却是无波无浪那种平淡。另外一种就是自己完全独立,寻找新的前沿课题。”

        面对人生的分岔路,周艳选择了后者。科研的不易,在于心理上的煎熬。那段时间,周艳几乎每天要花十三四个小时,阅读各种文献,过着找问题、解决问题,找问题、解决问题的生活。在开始独立科研的第二年,周艳的两篇论文被刊登在《自然》子刊,他也成功主持了3个科研项目(1个RGC, 2个ITF)。

        2016年,周艳团队作为国际团队成员之一,与清华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众多物理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从实验上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磁性薄膜中的斯格明子霍尔效应。

        在外人看来,周艳已拥有一张靓丽的成绩单,而他坦言,“我有很多优秀的同事,我没觉得自己多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环境,对于我来说,内心健康、快乐,这就是成功。”

 

        研究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     

        香港是周艳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考虑到自身熟悉香港大学里的文化和制度,周艳选择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继续进行自旋电子学器件研究,“这是我理想的从事科研的环境和平台。”

        自旋电子学听起来很陌生,对此,周艳解释说,“通俗点说,我主要研究芯片。芯片很重要,但我国目前在芯片层面的核心技术相当匮乏。”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的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周艳说,最近一两年内的研究方向着力于如何将芯片应用到汽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上,真正实现器件产业化,让自动驾驶、高低辅助巡航驾驶系统更加安全。

        周艳用“顶天立地”4个字来总结今后的工作规划。“一方面争取做出越来越多的高尖端的原创性科研,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上,我可以称之为‘顶天’,另一方面,不仅限于发表论文,我更希望能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产业化,做一些能为人们生活带来一些改变的技术,为深圳‘科技立市’做出一点贡献,我称之为‘立地’,所以就是‘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