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院学生蒋书楠的论文被IEEE-Global SIP会议接收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蒋书楠同学的论文Optimal Asynchronous Multi-Sensor Registration in 3 Dimensions被IEEE-Global SIP会议接收。蒋书楠是理工学院2015级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是该论文第一作者,其导师是我校学术副校长罗智泉教授。
该论文提出用Semidefinite Relaxation(半正定松弛)和Block Coordinate Descent(块坐标下降)去解决Sensor Registration(传感器配准)的问题。 IEEE-Global SIP会议专注于信号和信息处理,重点是新兴的信号处理主题。该会议包括世界级的大会演讲,杰出的研讨会讲座、教学、展览、口头和海报会议以及小组讨论。
作者档案
蒋书楠
学院:理工学院
书院:逸夫书院
年级:大四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在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
毕业高中:江西省九江一中
蒋同学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我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理工学院Dean's List Award(院长嘉许)、逸夫书院Master's List Award(院长嘉许)。2017年开始在大数据研究院学习和参与研究,同时也是我校学生团队“日不落开发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在资讯科技服务处(ITSO)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曾与团队协助研发建设的微信校园卡,并荣获2017年9月腾讯互联网+校园影响力排行榜“数字化明星”称号。
导师简介
罗智泉教授
罗智泉教授于198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他经美国数学学会以及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选拔(又称陈省身项目),获赴美攻读博士资格,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运筹学中心学习,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成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2000年至2003年,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以及加拿大国家科研讲席教授。2003年至2014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以及ADC讲席教授。自2014年5月,罗智泉教授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主管学术和科研。自2016年3月起,罗智泉教授兼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论文介绍
发表会议:Conference-IEEE GlobalSIP
会议简介: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
IEEE Global SIP (全称是IEEE Global Conference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IEEE信号与信息处理全球会议),专注于信号和信息处理,重点是新兴的信号处理主题。该会议包括世界级的大会演讲,杰出的研讨会讲座、教学、展览、口头和海报会议以及小组讨论。
论文题目:Optimal Asynchronous Multi-Sensor Registration in 3 Dimensions
论文摘要:
对话
Q1: 这篇关于在三维中进行多传感器配准的论文,运用到了数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这和数学建模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你之前参加过多次数学建模竞赛,实际研究和建模竞赛之间有哪些异同?对这些异同又有哪些感受?对于学弟学妹们做研究有什么建议吗?
A1: 最大的不同就是目的,数学建模的目的是for fun,实际研究的目的是to contribute。所以虽然看上去都是建模型刻画问题并用算法解决问题,但是实际研究要严肃得多。具体体现就很多:比如做研究需要跟很多已有的算法结果作对比,需要做literature review去保证自己的研究确实是有意义的。做研究周期很长,需要有热情、有耐心。
从我个人科研经历来说,我觉得大家做科研,第一要主动,主动向教授申请参与研究项目,主动学习跟自己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知识,主动请教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兄师姐。其实你在认真地向他人请教的时候,大家都会很乐意帮你的。第二要有耐心,教科书上、论文上的简洁漂亮的公式,都是学者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失败才总结出来的。想要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就做好科研,应该没有什么人能做到。失败没关系,不要放弃,总结一下经验继续前进。
Q2: 计算机专业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呢?需要有哪些准备呢?这个专业领域信息更新较快,因此更加侧重于学习者对信息的吸收和应对能力?你是怎么做好专业学习的呢?
A2: 其实我觉得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专业里,一个人以后要选择什么方向跟他/她的专业没有什么绝对联系。本科的时候多选修、旁听一些其他专业的你感兴趣的课,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多修数学和统计的课,哲学、历史、心理、经济等等,可以去网上找海内外大学的公开课,这样你看世界的角度就会有很多,不至于狭隘。你会发现可供你选择的路会很宽、很多。即便它们暂时没有用,但据我的经验在以后你会在某个神奇的节点发现它们的作用。
其实每个专业(想要做好)都要求这样的能力。最重要的我觉得可能是保持好奇心,有这样的动力是最重要的。我建议大家多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演讲、公开课之类的。思维导图会很有用,这个我也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做笔记,尤其是思维导图笔记,把知识整理成一个框架,这样学习的时候理解才深,复习的时候效率才高。
我的心得是多花点时间研究如何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在积极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flow”,中文翻译是心流,指的是我们学习的时候会有的充满快感的沉浸式体验。比如要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太简单会觉得无聊),但是又不至于超出自身学习的潜力(难到天上也会觉得很窒息)。我的建议就是去给自己创造这样的体验。我不认为“No pain, no gain”,学习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力气,但是并不代表它是痛苦的。如果可以把学习当成是快乐的事情,你甚至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自控力逼自己去学习,在书和游戏之间无意识地就选择了书,因为读书比游戏有趣得多得多。
文案:刘浩翔(2017级理工学院、思廷书院)